-技術文章
技術支援
2025.06.24

硬碟使用壽命多久?教你延長硬碟壽命的方法

▼目錄


硬碟壽命多久?傳統硬碟(HDD)可以用幾年?為什麼以前的硬碟能用十年以上,現在的硬碟好像很容易故障?事實上硬碟是一種「消耗品」,硬碟隨著使用時間與讀寫頻繁,內部的機件會逐漸磨損,所以使用壽命也會縮短,硬碟通常的平均使用壽命約 3 至 5 年,而固態硬碟(SSD)因構造不同,壽命則與寫入次數有關,硬碟壽命並非絕對時間,而是與使用情況相關,需延長硬碟使用壽命與保護資料,建議定期檢測硬碟與備份,以下說明影響硬碟壽命的原因與延長硬碟壽命的方法。
 

硬碟壽命有多長?


許多人會將工作檔案或照片影片存在電腦的硬碟中,但硬碟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壞軌或機件老化等問題,這會導致硬碟故障或資料損失,建議「重要資料需定期備份與異地備援」才能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,因為硬碟壽命的長短受許多因素影響,例如:環境、使用頻率、通電時間等,以下說明影響硬碟壽命的常見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資料備份的方法與觀念》。

▼硬碟壞掉的原因是什麼?

硬碟會隨使用時間老化的消耗性硬體,當硬碟長時間通電讀取後,內部的機件會磨損並導致硬碟壞掉或整顆讀不到的情況,如果了解硬碟的內部構造與運作原理,就能理解可能損壞的原因並提早備份資料,以下提供傳統硬碟的主要構造與可能損壞的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外接硬碟讀不到的原因》。
 
  • 構造1:硬碟磁片(Disk)
    硬碟內部有數個圓形的磁片,資料會透過更改磁性的方式寫入,如果磁片受損或壞軌,就會導致該區塊的資料遺失或讀取失敗。
     
  • 構造2:硬碟磁頭(R/W Heads)
    磁頭是負責讀寫資料的機件,磁頭是懸浮在磁片表面並不會接觸,如果磁頭偏移與老化,將導致硬碟物理性損壞與資料毀損,硬碟會開始發出異常的聲音。
     
  • 構造3:軸承馬達(Spindle Motor)
    硬碟馬達負責讓磁片穩定運轉,磁片會以穩定的速度運作並驅動磁頭懸浮在磁片上,如果馬達出現異常,硬碟就無法正常讀取。

硬碟壽命可以多長?要先了解硬碟內部的構造
(硬碟壽命可以多長?要先了解硬碟內部的構造)

▼硬碟可以使用多久?

不論是傳統硬碟(HDD)還是固態硬碟(SSD),隨著時間與使用次數增加,都會產生老化與磨損,一般來說 HDD 的平均使用壽命為 3~5 年,SSD 的平均壽命可達 5~10 年,但這些數字並非絕對,實際使用壽命取決於使用環境、頻率、習慣等因素,大多數硬碟製造商會提供 2~3 年的保固,但「保固限於更換硬碟並不提供資料救援服務」,如果硬碟的資料很重要,建議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處理,以下說明影響硬碟壽命的原因。
 
  • 原因1:使用習慣
    頻繁開關機、不當拔插硬碟、長時間大量讀寫,這都會加速硬碟磨損與縮短硬碟使用壽命,因為 HDD 內部是機械構造,更容易導致磁頭或其他機件老化。
     
  • 原因2:使用環境
    硬碟在高溫、潮濕、震動等環境下使用,更容易導致硬碟快速磨損與使用壽命減少,建議避免將硬碟放置晃動或不穩定表面使用。
     
  • 原因3:硬碟品質
    現今硬碟的製造技術成熟,但不同品牌或規格在穩定性與使用壽命表現上可能存在差異,建議可以自行選擇評價優良與售後服務佳的品牌,並養成定期備份與檢測硬碟的習慣。
     
WD硬碟保固期,大部分硬碟硬碟保固2-3年
(WD硬碟保固期,大部分硬碟硬碟保固2-3年)
 

硬碟的使用壽命如何延長?


硬碟是儲存資料的重要硬體,如果想避免硬碟損壞而導致資料遺失,建議平時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與備份觀念才能延長硬碟使用壽命,例如:避免發生物理損壞與定期檢測,平時做好硬碟的保護,就能提升資料保護的安全性,以下提供延長硬碟壽命的實用方法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硬碟檢測的推薦工具》。
 

①安全地卸除硬碟


許多使用者省時間會直接拔掉外接式硬碟,但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硬碟受損,因為硬碟還處於讀寫狀態突然中斷電源,可能會造成資料未完整寫入、磁頭停留未復位等風險,這會縮短硬碟使用壽命甚至導致硬碟無法讀取,不論是傳統硬碟還是固態硬碟都應養成「安全卸除」的使用習慣,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硬碟保護方法,以下提供 Windows 和 Mac 系統的安全卸除硬碟教學步驟。

▼Windows安全卸除硬碟的步驟
 
  • 步驟1:在桌面右下角工具列中,選擇「安全卸除硬體與退出媒體」的圖示。
  • 步驟2:選擇需要卸除的硬碟或外部裝置。
  • 步驟3:出現「現在可以安全地移除硬體」的視窗後,再將硬碟拔出,但有時候檔案在使用中,電腦會無法卸除,這時可關閉所有相關的檔案和程式後再操作。

需正常卸除再將硬碟拔除
(需正常卸除再將硬碟拔除)

▼macOS安全卸除硬碟的步驟
 
  • 步驟1:開啟 Finder,在左側欄位中的外接硬碟。
  • 步驟2:右鍵選擇硬碟並選擇「退出」。
  • 步驟3:確認硬碟圖示從桌面與 Finder 消失後,再拔除外接硬碟,如果在使用中強制拔除硬碟,可能會造成磁區架構受損或無法讀取。
 

②硬碟讀取需避免碰撞與移動


傳統硬碟最重要的機件是磁頭與磁片,當硬碟運轉時,磁頭會以極小的間距懸浮在高速運轉的磁片上讀寫資料,如果這時硬碟碰撞晃動或摔到,磁頭直接接觸磁片並導致刮傷,這類物理性損壞是硬碟無法修復的主因,也是資料救援公司最常見的案例,為了延長硬碟的使用壽命,以下提供日常使用硬碟的建議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硬碟發出異音的解決方法》。
 
  • 建議1:讀取或傳輸資料時,需避免移動硬碟
    硬碟在讀取資料或傳輸等操作時,需要避免任何形式的移動,建議進行「安全地卸除硬體」後,再開始移動硬碟,避免內部機件讀寫過程中因震動導致磁頭錯位或磁片刮傷。
     
  • 建議2:確保平穩的使用環境
    使用筆電或外接式硬碟時,建議放置穩固及平整的檯面,還要避免因桌面不穩、拉扯傳輸線、碰撞造成硬碟摔到
     
  • 建議3:使用硬碟防護的裝置
    如果時常攜帶外接式硬碟,建議可選擇軍規或避震設計的硬碟保護套,可吸收衝擊與減少硬碟損壞風險,但即使安裝保護殼,硬碟在高處摔落或強烈碰撞下,硬碟仍然會無法讀取,因此一定要避免並安全使用硬碟。
 

③定期檢測硬碟的狀態


硬碟的健康狀態會影響資料安全與效能,如果想有效延長硬碟使用壽命,需定期檢測硬碟的健康狀況,因為硬碟長時間使用後,可能會出現壞軌、S.M.A.R.T 數值異常、讀寫速度變慢等問題,這些都是資料遺失的前兆,可透過硬碟檢測工具提前確認硬碟是否異常,才能避免突如其來的資料遺失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硬碟壞軌是什麼?》。
 
  • 建議1:規劃固定檢測頻率
    建議使用超過兩年的硬碟每 1 個月至少檢測一次健康狀態,使用支援 S.M.A.R.T 監控的軟體,可查看溫度或壞軌等異常數值,如果檢測結果出現紅字警示,需立即備份資料並評估更換硬碟。
     
  • 建議2:留意溫度與異常數值
    硬碟在長期高溫下運行,會加速縮短硬碟的使用壽命,檢測時可留意溫度是否過高或讀寫錯誤,如果異常頻繁發生,就算目前硬碟能正常讀取,但建議儘早備份並更換硬碟。
     
  • 建議3:聆聽硬碟的聲音變化
    硬碟在讀取過程中聽見發出「咔咔聲」、「磨損聲」等異音,這可能是磁頭異常或內部機件受損的徵兆,這時停止檢測或修復軟體操作,避免受損更嚴重,建議立即備份可讀取的資料或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處理。

定期檢測硬碟可以預估硬碟使用的壽命
(定期檢測硬碟可以預估硬碟使用的壽命)
 

④硬碟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下使用


硬碟有精密的電路板與機械式零件,如果環境潮濕會對電路板造成影響,硬碟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中更容易發生短路與氧化,甚至資料遺失的情況,為了延長硬碟使用壽命,建議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下使用硬碟,以下說明潮濕環境對硬碟的影響,可以參考我們撰寫這篇來了解《硬碟電路板的功能與修復可能性?》。
 
  • 影響1:電路板氧化與腐蝕
    潮濕環境會逐漸影響硬碟電路板的電路元件,導致氧化或腐蝕,當電路板受損時,硬碟會無法開機或讀取資料,這也是資料救援案例常見的硬體故障原因。
     
  • 影響2:電路短路
    濕氣長期累積在硬碟電路板,可能會在通電讀取瞬間引發電路短路或燒毀電路板,這會造成硬碟使用壽命縮短並無法讀取,尤其長時間放置窗邊等潮濕環境。

硬碟零件電路板如果放置潮濕環境容易故障
(硬碟零件電路板如果放置潮濕環境容易故障)
 

硬碟如何選擇推薦的廠牌?

 
硬碟每一家品牌都有特色與應用領域,不少使用者購買硬碟時會問:「哪個硬碟品牌比較好?」、「硬碟該怎麼選?」,其實選擇硬碟不是看品牌,而是依據個人的需求來挑選,如果是文書與照片檔:1TB~2TB 容量就足夠,但需存放影音編輯,建議選擇 4TB 以上容量,系統碟的固態硬碟(SSD)建議至少 500GB 以上,但無論選擇哪一種品牌或型號,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期備份與硬碟檢測的習慣。

▼硬碟哪一個品牌比較耐用?

選擇硬碟時,「耐用度」是大多數使用者最重視的因素,一顆硬碟是否穩定更直接影響到資料安全與使用壽命,目前硬碟品牌主要包含:Western Digital(WD)、Seagate(希捷)、Toshiba(東芝),像是創見(Transcend)、威剛(ADATA)等外接硬碟,也都是搭載上述品牌的內接硬碟,現在硬碟製造技術成熟,各品牌在品質與使用壽命都相當穩定,但沒有哪個品牌能保證不會壞,建議資料重要的使用者,不是要挑選品牌,而是「要在不同品牌的硬碟進行異地備援」,這才是避免資料損失的重點,以下整理目前常見品牌的特色。
 
  • 品牌1:Western Digital(WD)
    WD 是全球知名的硬碟品牌,有針對不同需求設計的硬碟系列,WD Blue(藍標)平價適合日常文書與一般儲存裝機用途,WD Black(黑標)高效能適合遊戲玩家與影音剪輯者,WD Red(紅標)專為 NAS 設計,支援長時間運作與 RAID 架構。
     
  • 品牌2:Seagate
    Seagate 是全球級的硬碟製造商,提供針對不同應用的產品,Barracuda 是個人電腦使用的平價款,IronWolf 針對 NAS 設計,支援高負載與 24 小時運作,Exos 是提供高效能與耐用度的企業級硬碟,有些 Seagate 系列硬碟提供原廠的資料救援服務,不過成功率與處理時效,目前在台灣仍缺乏較多實測的參考資料。
     
  • 品牌3:Toshiba
    Toshiba 硬碟在市佔率略小,但仍受到不少專業人員青睞,P300 是適合一般文書使用的入門款,X300 適合遊戲與大檔媒體編輯用途的高效能型號,N300 專為 NAS 設計支援長期運作與 RAID 需求。

硬碟每一家廠牌推出不同規格和外觀
(硬碟每一家廠牌推出不同規格和外觀)

▼硬碟如何挑選?

選擇硬碟該如何判斷哪一款最適合自己?其實挑選硬碟需根據自身需求來評估,例如:性能、容量、售後服務、價格,可能是儲存照片影片、安裝作業系統、NAS 使用,都需不同規格的硬碟,就算即使選到再耐用的硬碟,也無法保證不會壞掉,因此「定期的異地備援」才能保護資料,以下說明挑選硬碟可考慮的因素。
 
  • 因素1:售後服務與保固條件
    硬碟是消耗品,當出現壞軌或無法讀取時,如果還在保固內可更換,建議可選擇保固期較長(3~5年)或設有據點與快遞取件的服務,雖然原廠提供保固與更換,但不包含「資料救援」服務,因此資料重要時,建議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處理。
     
  • 因素2:性能與用途
    硬碟的讀寫速度與容量,是選擇硬碟考量的重要因素,HDD 適合大量資料備份,SSD 適合當作系統碟或快速載入的用途,常見容量:1TB、2TB、4TB、8TB,可根據需求選擇,如果是 NAS 或 RAID 主機,建議選擇長時間運作的企業級硬碟。
     
  • 因素3:價格
    硬碟品牌與規格眾多,建議根據預算挑選規格與評價不錯的型號,電商平台通常會推出與主機或 NAS 搭配的優惠方案,但不建議購買來路不明或拆機翻新的硬碟,因為毫無保障甚至有高機率故障的風險。
 

硬碟的壽命結束該如何處理?


硬碟無法讀取就代表硬碟的使用壽命已經結束,這時可以評估是否需更換硬碟,更重要的是硬碟資料是否重要,如果資料不重要,可以淘汰並更換硬碟,但資料重要也沒有備份,建議停止讀取並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,提高資料救回的機率,以下說明硬碟壽命結束時的建議。

▼硬碟資料「不重要」

如果硬碟的使用壽命已到,裡面的資料不重要或已備份,建議直接更換新硬碟,但許多使用者會問:「硬碟壞了可以修復後繼續使用嗎?」,事實上硬碟原廠都沒有在維修硬碟,即使透過第三方修復後能短暫讀取,但存在再故障的高度風險,並且硬碟維修的費用高於購買新硬碟的價格,所以建議確認硬碟的資料不重要後,請直接淘汰硬碟並購買新硬碟,最後建立異地備援的好習慣,如果要報廢或回收硬碟,可以使用資料清除軟體或物理破壞方式。

▼硬碟資料「很重要」

硬碟壽命結束時,如果硬碟有重要的資料該怎麼辦?雖然在保固期內可更換硬碟,但並沒有提供資料救援服務,所以資料沒有備份就無法找回,一般的電腦維修中心不具備資料救援專業設備與技術,如果誤用救援軟體或不當拆解硬碟,很可能造成硬碟受損更嚴重,當硬碟出現物理故障,請立即停止讀取,建議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處理,睿卡科技擁有豐富經驗並提供《硬碟資料救援的流程》和《資料救援費用》。

⒈檢測無法讀取的硬碟

我們提供總公司現場送件與《免運費快遞到府取件》的服務,工程師團隊收到硬碟後,檢測時間約 3-6 小時,由專業工程師親自說明硬碟受損情況和救援費用。
 
⒉硬碟救援報價與救援機會

專業工程師檢測硬碟完成,說明硬碟的受損狀況和救援機會:
 
  • 資料救援的報價費用
  • 預估所需的工作時間
  • 同意報價後我們立即執行救援作業
 
⒊硬碟資料救援作業

工程師團隊定期回覆硬碟救援的進度,並於完成救援後立即通知,如果我們沒有成功救出資料則不會收取救援費,給予客戶最大的保障,讓客戶不會有白花錢的風險。
 
⒋驗收硬碟救出的資料

專業工程師救援完成後,與使用者約定時間驗收檔案,親自確認檔案是否正常與是否有救出重要的資料,最後確認無問題才會收取救援費並交付資料。
02-27199059